受访专家:上海市名中医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蒋梅先
生命时报记者 施婕
 
数据显示,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,如不进行有效治疗,发病后5年内约50%患者会死亡。在从事40多年临床工作的上海市名中医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梅先看来,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,现代医学在治疗上虽有长足进步,但预后依然不容乐观。中医以整体治疗、辨证施治为原则,在心衰防治中显示出不可小觑的优势。临床上,蒋梅先提出“治疗心衰,首重阳气,兼顾五脏”的理念,提高了心衰防治的效果。
上世纪80年代,还在上海中医学院(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)读研时,蒋梅先便开始了对心衰的研究。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,蒋梅先在完成5年中医专业本科学习后,凭借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优异成绩,成为名中医张伯臾的学生。在完成学位论文中,蒋梅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,治疗气阳两虚型老年冠心病的经验方可有效改善心功能。于是,她开始关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。进入曙光医院工作后,蒋梅先扎进临床,开始尝试以中医药治疗心衰患者,观察并发现了确凿的临床疗效。多年后她带领团队,将这种“发现”从临床观察深入到动物实验,不断获取疗效证据,探索疗效机制,提出“心衰始发于心,久及于肾,心肾阳气俱衰而饮瘀内停(水气、瘀血停滞体内);治疗首重阳气,并重饮瘀,善调五脏”的学术观点,不久就研发出益气温阳、祛瘀蠲(juān)饮的心衰核心方药“坎离方”。
“有效方药的研究要遵循从临床中来,到临床中去的途径,这有助于确保研究成果顺利推广于临床。和西药研究源于实验室不同,中医常对临床有效的方药展开进一步研究,探明药效机制、优化剂型等,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。”如今,蒋梅先的团队正进一步探明验方的有效物质,以在应对我国心衰患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中,更好发挥中医药防治优势。
《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(2022)》的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心衰患病率为1.3%,估计心衰患者达890 万。心衰之所以呈高发趋势,原因之一是作为心衰重要基础病因的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的患病率逐年上升。蒋梅先表示,近年来,由于医疗技术进步,心血管病救治存活率提高、患者存活年限延长,也在一定程度上储备了更多进展为心衰的患者。另外,心
衰患病率与年龄增长正相关,年龄越大心脏功能越衰弱。因此,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加,心衰人群也有增加趋势。
严格来说,心衰并非一种特定疾病,而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,最终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的结局。蒋梅先认为,心衰中医病机的根源在于心和肾的阳气双双受损,是一种阳气大虚的病证。中医认为,心和肾是人体两个唯具“生命之火”的脏器:心属火脏,心火(心阳)推动血液运行,温暖全身,并下归于肾以助肾阳;而肾虽属水脏,却内藏“命火”,以提供生命原动力并温煦五脏之阳,心肾阳气互相资助是正常生理状态。心衰的发生正是因于心病日久损伤心气心阳,进而心阳虚衰无以下助肾阳,使心肾阳气俱虚而失于互相资助。“ 心主血脉”,心阳不足则无力推动血脉运行,导致血瘀;肾主水,关系到全身的水液代谢,肾阳不足,难以“主水”,则水液代谢失常,水气内聚泛溢,出现水肿、心悸、喘促等。
在深刻认知心衰发生发展病机的基础上,蒋梅先提出,改善心肾阳气互资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,并形成了一套学术经验。
首重阳气。既然心阳肾阳亏虚是心衰的病因根源,治疗时就应“首重阳气”。 蒋梅先常用真武汤、金匮肾气丸、附子汤、苓桂术甘汤等伤寒名方温振心肾阳气。她强调,对心衰患者而言,“ 留得一分阳气,便有一分生机”。
祛邪安正。水饮和瘀血是心衰病人最重要的内生之邪,并且常因水瘀等积聚而更伤阳气,阻碍心肾阳气互资。因此,及时驱除体内的饮、瘀尤为重要,常用经典古方有葶苈大枣汤、己椒苈黄丸、血府逐瘀汤等,可祛邪安正。
填精养神。心衰病人常伴有早搏、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,或心悸、焦虑、抑郁等身心反应,容易加重病情。这是由于心主神明功能受损,或由阳损及阴而精不养神,故扶正除了益气温阳之外,还要兼顾养心安神或填精养神。酸枣仁汤或左归丸、右归丸都有助于心主神明功能的恢复。
兼顾五脏。心衰患者因心肾阳气亏虚,常常影响其他脏腑,呈现数脏同病。蒋梅先善于数脏同治,通过阻断心衰病程中的脏腑传变,提高临床疗效并延缓心衰进展。如心脾两虚(心慌气短、失眠健忘、面色萎黄等),多加用归脾丸等;若心肺气虚(易患感冒,动则气短、汗出、面色不华等),常加玉屏风散、人参蛤蚧散等。
精准辨治。心衰患者存在不同年龄、病程、基础病因和不同伴发疾病等差异,还呈现各人独特的中医病机,必须精准辨治,才能取得满意疗效。高血压引发的心衰,常兼见阴虚阳亢的病机,需选加枸杞、菊花、生地、钩藤、石决明等滋阴平肝的药物;兼见脾虚痰湿病机,需加半夏、陈皮、白术、天麻等健脾祛湿、化痰平肝的药物。由冠心病导致的心衰,常兼痰瘀阻络的病机,可见胸闷如窒、头痛昏蒙等,需加用瓜蒌、丹参、桃仁等化痰祛瘀宽胸的药物。
重视脾肾。中医有“末治脾肾,能起沉疴”之说,即久治不愈的病症可通过调治脾肾获得转机。心衰患者心肾阳气大虚,唯有脾肾功能健全才能使阳气源源不绝。治疗心衰,蒋梅先重视健脾补肾,并遵循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提倡顺时“夏服人参,冬进膏滋”。
中医一直提倡“治未病”,心衰也不例外。蒋梅先教授强调,对于患者来说,积极治疗冠心病、高血压等基础疾病,以预防这些疾病进展为心衰。如果已经发生心衰,则要通过规避加重心衰的诱因来防止心衰反复发作。具体包括:避免呼吸道感染;避免过劳;避免饮食过咸,有尿少肢肿者必须低盐,并酌情控水;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和质量;失眠严重者可适当用西药改善睡眠;加强随访。▲